盖茨比相信远方的那束绿光,他相信只要伸出手去总会抓到的,只要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在阿那亚北戴河社区的人们或许也都是这么想的,雪白的几何状礼堂孤独伫立在干净的白色沙滩上,这里的图书馆叫作“孤独图书馆”,此时不身着一袭白衣经过并停留,仿佛是对理想国的某种亵渎;我们已经谈论过太多有关阿那亚社区是否是一块“飞地”,是否是中产阶层毫无基础、拔地而起建造出来的脆弱乐园,谈论在海岸上迁徙的候鸟艺术家们是否还相信坚实存在的理想和爱情,但这些言辞在实时存在的“事件”面前是灰色的,这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情的参与者都言不由衷,但这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情也都切实可触。
受到阿那亚戏剧节“青年导演峰会”的邀请,没能带上作品的我大言不惭地来到阿那亚戏剧节,这片仅仅举办了一届戏剧节就已然凭借其与乌镇迥然的气质而成为戏剧人梦寐的乐土。相比于古镇生活、传统文化和强烈的文旅气息,阿那亚在明面上是想更纯粹的:打开小红书,看到的都是“家人们”热忱而略带埋怨的提醒——这里不是景区,是一个“中产社区”,阿那亚礼堂、孤独图书馆、海边电影院、圆形剧场都是被刻意“景点化”的功能性建筑,除了那自由而热烈的海风和戏剧节所带来的装置艺术、音乐表演、候鸟艺术家们的环境戏剧之外,阿那亚绝非一个向任何人开放的“旅游景点”。戏剧节说得刻薄是“上门给业主们唱堂会”,但另一个更加动人的说法则是,能够承担生活代价的人,能够脱离生活苦楚的人,特意带着悲悯为文艺和精神留下一片能够生存的土壤。
实际上,这也正是人们身在阿那亚时刻感知到的复杂情绪:所有的存在都是矛盾的,都有两道面庞,都带着黑白极致的双向纯粹,任何美好的事物你都能看见暗影,但那暗影绝非吞噬了一切,美好正在暗影的边缘闪耀绿光;要质疑这所有都是假的,那么几乎就是要否定你实际上的此在,那诗意以最蛊惑的样貌暴露它的易VR彩票碎,至柔至刚,勾起你的不忍心与怜悯;矛盾和混杂激荡在我们的视野里,极乐和忧愁共鸣在我们的灵魂中,我把手指没入细沙,冰凉的触感既是惬意又是寒冷,海风鼓舞那不间断奔涌的海潮,正在天堂边缘旋转摇曳着演奏一首白沙中的圆舞曲。
快到酒店时,我微信询问我此次戏剧节的同住室友、北师大重要的文化研究学者白惠元老师我的证件和餐券放在哪儿了,因为据我所知,他已经先我一步进了社区。很快我就收到了语音回复:“我刚吃了戏剧节限定的冰淇淋,真的很有趣,感受了一下这块飞地、这个去在地化的一个空间”——哑然失笑数秒,我迅速也和他一起“文化研究”了起来:对于我们来说,阿那亚社区当然是难以拒绝的研究考察对象。我赶紧放下行李拿了必需品,和他约在“阿那亚第一业主食堂”会合,这个社区的正大门亮白纤细的“arnaya”字体雕塑正对着街对面“建设美丽河北”的红色标语,修建精致的灌木丛与街对面荒乱疯长的杂草、的红砖从一开始就在向我构建一个黑白混搭的审美冲击现场。我们早就听说这是一片在黄金海岸上凭空而起的洞天福地,我们早就做好准备它在这昌黎县的土地上是多么卓尔不群,但仅仅一条狭窄的街道两侧这毫无渐变的分野,就让心中激动直接蒙上一道难以言喻的暗影。
这城镇乡野的区分好歹渐变一下呢?不,不会,可能恰好就应该是这样的,他们不在乎,也没有人真的在乎。
平心而论,刚踏入大门往阿那亚的中心——戏剧节大本营和安澜酒店进发时,那种不可思议的荒谬感暂时消褪了一会儿。来自南方的我意外发觉,至少这里的道路、灌木、步行街的砖瓦等设计其实是套路化的,也许在北方是鹤立鸡群的,但在南方很多主打中高端的社区里算是标配:漫步在宛若游戏《辐射》系列中规整的美式社区结构里,我好像不是在一个不曾去过的地方探寻新鲜,而是在距离南京一千多公里的地方感知一种回归。白色的墙壁上画着布莱希特,写着契诃夫、易卜生和彼得·布鲁克的语句,海边电影院就是一座白色的灯塔,是我进入社区看到第一座“陌生”也是从此我觉得最为称心合意的建筑。我和阿那亚的心理距离被拉近了:也许构成它的所有景观都不是漂浮悬空的,而正是我们对海边、对海边小镇、对精致生活最简单的联想,或者再次刻薄地说,中产对美好生活的想象,也就好似AI听到“大海”这个关键词后自动生成的AI图片一张。
我和白老师在食堂门口遇见,拿着在大学环境里其实颇为熟悉的纸质餐券,开始探索这个装修与取餐模式都和宜家餐厅大差不差的自助食堂,感叹自己糟糕的数学如何应对这几天的餐券使用挑战。我们瞬间被海鲜的价格所惊讶到,想起虽然身在海边,但这里的食物其实都是从其他地方配送过来的,并且在走完整个第一食堂的供应流水线后,基本忘记了自己身在北方。这里的餐食唯一“北”的可能就是分量,每一道菜拿之前会担心吃不完,但从菜系分布和实际口味上来说,我再一次以为自己又回到了南京——那个汇集南北特色(也就是没有特色),豆腐脑和粽子咸甜都能买到的一视同仁的地方。其实这个感受是后来回忆得来的,当时的第一顿晚餐我们沉浸在对未来活动的憧憬和字面意义上的“准备”里,也停留在原来稍微超出餐券面额一些也可以被抹去零头的小计算里,太多的思绪纷乱让许久我才迟钝地意识到,这个“食堂”就是一个“飞地”的隐喻。
它足够精致,讨好,可口,让我忘记价格不低、地域诡谲,甚至产生了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第二天中午青年导演峰会讨论结束我们走进第三食堂,我和白老师开玩笑说我们仿佛就在“人民公社”里生活着,当时天气极好,阳光有但不毒辣,天空晦涩但没有下雨的风险,海风徐徐吹动头发,我们在园林般的社区街道里穿行,时不时路过牵着毛发好看到像3D游戏的小狗被业主牵着路过,游乐园,篮球场,咖啡店,关于青年戏剧的讨论,冰淇淋,下一个要去看去聊的戏剧或者公开活动,直到白老师一句话打破了我的忘乎所以。
我的描述不会拘泥于时间顺序,因为当谈到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提到一天后我们来到海边的“候鸟沙城”,与参加“候鸟300”的艺术家们进行的海边对谈。“候鸟300”是我向往可又没胆量参加的,属于纯粹艺术家的“流浪剧场”——在阿那亚的黄金海岸上,构建起一座“候鸟沙城”,300个艺术家在各个被当作“剧场”的环境里分好时间进行表演,它可以算是一个整体性的延续300小时的海边环境行为艺术,但又是特别“街头艺人”和“复古”的:剧组们除了演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海边以传单、喇叭、游说等各种方式来拉动经过海岸的游客去观看他们的演出,相比于作品本身,在这场对谈上,甚至是如何宣传这个主题占据了讨论的核心。
不过,在这些还是要归结到技术和胆量的空谈中,中戏戏文专业重要的青年创作观察家朱凝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将艺术家们略显上头并无意义的宣传技术讨论,拉向了一个更加实在但难以把控的方向——候鸟艺术家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这个话题其实是“房间中的大象”,因为每一个考虑过参加候鸟300的艺术家都必然思考过,并且不太好意思承认自己思考过。住在海边的露天白色帐篷,使用集装箱制造的公厕和浴场,拿着相对微薄在食堂里只能吃面食的餐券,过着真正意义上风餐露宿的流浪艺人、“巡游草台班”这样的纯粹艺术化的生活,这是大多数出身并非底层、乃至中产的艺术爱好者和艺术生们能够轻易接受的吗?
于是,从一位正在上学的候鸟艺术家说出“我半夜醒来发现床下都是水,三天没怎么在食堂吃饱饭”开始,这场对谈走向了严酷、锋利和寒冷,走向了不可收拾、无可名状。我们还要谈论“理想”吗?我们如何让艺术的光辉去遮掩没有面包的事实呢?作为参与对谈的“青年导演”,我们有资格对候鸟艺术家们说“决定搞艺术就要做好心理准备”吗?到底是谁把搞艺术和生活的苦厄直接画上等号的呢?到底是谁把挨饿和理想连在一起的呢?
对,是生活,是现实,不是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但这就意味着我们能够坦然地告诫这些已经付出了风餐露宿的代价,为了心中火焰甘心流浪吃苦的候鸟艺术家们,请他们“安于现状,这个条件已经够好了”(更无奈的是,这是一句实话,考察国内所有戏剧节,阿那亚戏剧节真的做得足够好了)吗?如果不谈金钱,这里的一切确实足够美好——可是我们选择对深层次支撑这一切的本质和地基避而不谈,真的对吗?有些文艺确实可以不建立在金钱之上,但在这片黄金海岸,这个社区,这个候鸟艺术家拿到的餐券吃不起的食堂,这个“当代公社”,文艺是被金钱庇护着的,流浪的候鸟艺术家们也需要最低程度的用金钱买来的庇护,他们的表演之所以在我们面前傲然矗立,只因为那一片晃眼的埋藏在白沙之下的钱币晶莹。
有个候鸟艺术家在海边画画,她画得可美了,以至于一个小孩子来到她身边,问道:“我可以邀请你来我家墙上画一幅吗?包吃包住,我在这里有房子。”
这就是在阿那亚谈论艺术,感受每一寸土壤都浸透文艺,享受属于戏剧人的乌托邦时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其实在任何一个戏剧节这些问题都是老生常谈,可阿那亚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毫不遮掩。阿那亚礼堂旁,穿着橘红色马甲的工人们在傍晚分发盒饭,随意丢放的蛇皮袋和美术馆白空间里的银灰色装置艺术共处一片海滩;《十二首情诗》在孤独图书馆外的搭起巨大的露天剧场,同时也搭起钢筋水泥构建的庞大的也仿佛一个作品的临时观众席,来看戏的我们在观众席的内部钢铁丛林里穿行,和我们一起前进和相遇的也是扶着水泥推车,手持扳手和工具箱的建筑工人;作为嘉宾,我们凭着证件穿行无阻,但不可能不听见志愿者满口的“这里您不可以进”“这里需要预约”,看见食堂里的“业主专用区”,听到业主们边买咖啡边讨论房价和他们的光辉事迹,听见匪夷所思的酒店价格,听见出入景区的卡车轰鸣。
阿那亚从不遮掩,它太坦诚了,它坦诚地直说精致甜美的文艺都是蛋糕上的点缀,都建立在最直接最不加掩饰的物质基础之上,文艺就是这个中产社区寻找精神丰富的幌子,它让所有文艺能够超越物质、直达精神高处的幻觉和理想都变得过分天真;坦诚在这里天然带来了罪恶感,它让我、也许也让很多在这里享受文艺幻觉的理想主义者们感到罪恶,让我们直观看见自己在地狱上跳着狐步舞,然后误以为从上到下这里都是一片祥和宁静的彩虹天堂。
当然,这个社区里还有一类数量最大的人,他们相比于无病的我们更加难以心安理得。纯粹作为游客参加一次阿那亚戏剧节是一件要在物质和精神上做出繁多前期准备的“盛事”,并且这繁重的准备工作还不能等量代换。精心准备就可以省钱,随意安排就多花钱这一基本旅游逻辑在阿那亚是不成立的,观众们凭运气抢下戏票,做无数攻略解决酒店住宿和交通,依然意味着成千上万的高花费。这让他们必然在这里的每一秒钟都精打细算:何止无法纯粹去享受的文艺氛围,很多游客和观众考虑的是戏剧节提供的文艺内容能否以消费品的逻辑与他们的付出相匹配,考虑的是已经购买了这张昂贵的“中产入场券”后自己能否获得更多的尊重,此时任何一丁点期待的失焦都会引发巨大的舆论海啸:这是一座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海边城镇,那么也是一锅正在煮沸滋滋作响的海水。
此时,戏剧节能够在这里上演什么样的戏剧呢?什么样的戏剧才不会让导演被愤怒自己的票钱被浪费的观众们堵在剧场门口要求退票,让提前离场的观众不往台上扔毛毯,让选择剧目的组委会每天不被高强度问候呢?此时,“颠覆观众对戏剧的认知”根本就不是一句积极的艺术宣言和戏剧活力的象征,而是一本冒了商业消费逻辑的死亡笔记。很多实验戏剧作品此时的问题就是,它们有点过于“小众”和“文艺”了,它不满足商业逻辑里对文艺的消费品需求,在阿那亚这个文艺内容价格确实昂贵的地方,“值不值”也许有争议,但“对不对口”实在是太明显了;可是,如今国内的实验戏剧,除了阿那亚等几个凭借中产阶层在物质充裕基础上所展现出的包容大度作为庇护的地方,还有什么地方是它们生长的空间呢?本就“小众”的实验戏剧如果在一个文艺乌托邦都生存不下去,还能去哪儿呢?
阿那亚戏剧节部分特邀剧目目前难以收拾的观众接受舆情,可能是出乎举办方和创作者意料的:组委会构建这个文艺占据最高统治地位的文艺王国,很大程度就是为了保护和给予一些在其他地方难以生存的创新实验以空间,期待这个“文艺至上”的“地方法条”能够保护它们不受伤害;可事实是,为了这趟旅程和“精致中产”入场券付出了太多的特邀剧目观众们,以实在的物质投入切实地推动了这一法条的修正案:“我们喜欢的文艺才至上,我们不喜欢的文艺必须死”——如果按照这条修正案,我们将得出一个荒诞的结论:阿那亚戏剧节这个文艺气息浓厚的艺术盛事,所邀请的特邀剧目却必须是最不“文艺”的,最大众的,最没有锋芒的,最受普遍观众欢迎的,最没有特征的“豆瓣8.5”(当然没有阴阳豆瓣8.5分剧目的意思),甚至说得更过分些,干脆变成中国音乐剧秀场?
归根到底,又回到了阿那亚作为中产社区、戏剧节作为商业活动的本质上。要求戏剧节降低游客花费,承担各种开销,让每个游客也和所有被邀请的嘉宾和创作者们一样花销免费、畅通无阻,此时也许讨论艺术的氛围就能够更加纯粹,创作者们终于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了?确实,创作者确实呼吸到好空气了,可他们吃什么呢?怎么能一边为候鸟艺术家的生活水平痛心疾首地呼吁,一方面又要求所有实验戏剧人都去当候鸟艺术家呢?用艺术至高的名义要求阿那亚背后的力量出钱主动去做慈善,这又凭什么呢?指责文艺成为中产阶层金钱的幌子很容易,但抽掉漫山遍野的金币所堆叠出来的厚实地基,这个看似坚不可摧的文艺王国的城墙,又该怎么立在沙滩上呢?
我和本次戏剧节的深度参与者,“青年导演峰会”的策展人安妮聊起对阿那亚的感受中美好与暗影的时刻缠结,聊起阿那亚的不遮掩和坦诚给我带来的负罪感,而她的回应则很犀利:“我的人设就是一个混进中产社区的流浪汉,”在海边一场看似高端实则喝的是汤力水吃的是烧烤和火锅的非常实诚的“酒会”上,我们听了大笑。是啊,坦诚有什么错呢?觉得坦诚会带来罪恶感,是不是就是因为你不坦诚呢?在阿那亚,文艺就是以“幌子”的方式去生存和发展的,这是文艺好不容易找到的一块生存空间,对“文艺是幌子”不心安理得,不就也是一种不坦诚吗?
是的,戏剧节里的阿那亚是一个美好到极致、甜蜜到不真实的地方,是一个切肤可触的、将诗人捧到至高的文艺理想王国,而但凡我们不是生活在“天空之城”中的空想家,我们就应该知道这个文艺乌托邦的建立是有代价的,知道那白沙之下的赤裸裸的金币和白骨,甚至阿那亚根本就坦诚着不加掩饰,绿光和暗影在海边的安详阳光下从未如此和谐一致,他们根本不担心我们击碎这种“虚伪”和“伪装”,因为当我们在为每一部遭遇到不解和敌意的前卫创作摇旗呐喊的时候,我们就天然地只有这一条路可走:在直接放弃自我和寻找有达摩克里斯之剑高悬头顶的生存之路之间,做选择实在是太过轻易了——所以我们确实应该坦诚一些的,那些因为内心的罪恶感和怜悯要指责这里的人,他们才不够坦诚。
那么,这里就是阿那亚了。我们必须相信那道绿光,我们必须相信所有难题都能够找到办法,相信远方有可以达到的极乐未来,必须接受天堂存在的前提是地狱就在眼前,于是我们怀着极乐和忧愁在海边漫步,带着坦诚、罪恶、享乐主义和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疯狂在天堂边缘跳舞,那首旋转摇曳的白沙圆舞曲响起的时候,我们只想着今天:今天,我们暂且相信理想和爱情。
面包也写作麺包,一种用五谷(一般是麦类)磨粉制作并加热而制成的食品。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以酵母、鸡蛋、油脂、糖、盐等为辅料,加水调制成面团,经过分割、成形、醒发、...
面包也写作麺包,一种用五谷(一般是麦类)磨粉制作并加热而制成的食品。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以酵母、鸡蛋、油脂、糖、盐等为辅料,加水调制成面团,经过分割、成形、醒发、...
面包也写作麺包,一种用五谷(一般是麦类)磨粉制作并加热而制成的食品。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以酵母、鸡蛋、油脂、糖、盐等为辅料,加水调制成面团,经过分割、成形、醒发、...
面包也写作麺包,一种用五谷(一般是麦类)磨粉制作并加热而制成的食品。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以酵母、鸡蛋、油脂、糖、盐等为辅料,加水调制成面团,经过分割、成形、醒发、...
Copyright © 2012-2023 VR彩票·(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经济开发区 备案号:闽ICP备20210111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