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记载,清末民初,即墨城内商业发达,店铺林立,糕点铺以异香斋、馥郁斋、复香斋最为有名。
糕点铺的名称都比较通俗易懂,前面就是带个“香”字,最后一个“斋”,简单明了,一目了然。
其中以陈姓祖传馥郁斋茶食店所产样式最为繁多,清嘉庆年间由苏州迁来即墨城,后发展成东、西、河南馥郁斋三家,以西馥郁斋持续年代最长,当地人称为正宗老店。“当时的西店位于西门里街南,正门上方悬挂书写着 ‘老馥郁斋茶食店’的招牌,店铺古色古香,红漆木柜台。
老馥郁斋茶食店糕点沿袭苏州风味并不断创新,花色品种随四时节令不同,春节琵琶梗、正月十五元宵、中秋月饼,平时制作油炸蜜饯、瑞饼、翻花、芝麻饼、酥皮、麻片等,其中以麻片为最佳。
即墨麻片的主要原料有面粉、白糖、花生油、芝麻等,也没什么高档材料,主要是靠做工来增加附加值,这和现代商业食品加工本质是一样的,就是使用廉价原料通过复杂工艺提高口味,吸引顾客。
麻片一直使用一种传统包装,粉红的纸质外皮,里面衬一层油纸,防潮,上书四个隶书大字:“即墨麻片”
其做法是,将白糖用开水溶解凉透,加花生油搅匀,陆续加面粉调成糊状,再加面粉揉到硬软适度,随之将面团擀成非常薄,好似一吹即破的面皮。然后,把饼表面面粉扫掉,割齐边,刷上水,均匀地撒上芝麻仁,用走锤压实后,切成长片,放到烤盘上烤熟,香、脆、酥、甜的浅黄色麻片就成功出炉。
我小的时候,在我们村北面马路上有一家食品企业,叫国营即墨糕点厂,专门生产各类糕点,销售给县城群众,主要产品有桃酥,琵琶梗,蜜三刀,麻片等,还有各种节令糕点,比如元宵节卖元宵,中秋节卖月饼。
那时候我奶奶经常带着我去买桃酥,牛皮纸包着,上面贴个红纸,用绳扎起来,她小心翼翼的从售货员手里接过来,其实也没必要那么小心,这个桃“酥”的硬度相当给力,记得有一次我吃的时候掉在地上,居然没碎。所以我奶奶吃这个都用开水泡着吃,干吃咬不动。
麻片做的也比较粗糙,那时候没有个体经济,国营厂一家独大,也不必太在意客户感受什么的。小的时候馋,口味也不刁,有的吃就很高兴,所以记忆里这些糕点都很好吃。
糕点厂后来改名即墨利民食品厂,也曾经兴旺了几年,在节日的时候,我母亲还会去厂里做临时工,赚点钱。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个体经济开始发展起来,食品加工门槛低,各种铺子如雨后春笋般遍地都是,利民食品厂经营不善,最后关张倒闭,因为厂子所在马路形成百货批发一条街,临街的厂房仓库被出租成为商业网点。
个体糕点铺更是良莠不齐,很快走上价格战的道路,为了降低成本,糖和油能省则省,芝麻能少就少,反正最后做出来的东西很乏味,香甜程度大打折扣。
我姥姥在世的时候,回老家看望她老人家,我小舅总会给我买上几包麻片,他比较熟悉这些铺子,买来的麻片味道都很好。喝咖啡的时候来几片,简直绝配。
有一次回老家村委办点事,村委东边有一个糕点铺子,他家就销售这个麻片,买了几包尝尝,口味相当不错,很有点民国遗风的感觉。
即墨麻片从传世以来,一直是即墨当地的一种特色茶点。但是很长时间里,这个品种一直没有形成有名气的品牌,没有走出青岛地区,只是作为一种地方糕点存在着。近些年,随着各类宣传即墨麻片的声音越来越多,口碑、质量、知名度也在稳定地逐年增长,2015年入选了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即墨麻片已融入到即墨人民的节庆、礼俗文化生活当中,并在省内外享有了盛誉。
本文由网友“Radic”发表于2022年6月3日,原文《胶东风物——即墨麻片》VR彩票
面包也写作麺包,一种用五谷(一般是麦类)磨粉制作并加热而制成的食品。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以酵母、鸡蛋、油脂、糖、盐等为辅料,加水调制成面团,经过分割、成形、醒发、...
面包也写作麺包,一种用五谷(一般是麦类)磨粉制作并加热而制成的食品。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以酵母、鸡蛋、油脂、糖、盐等为辅料,加水调制成面团,经过分割、成形、醒发、...
面包也写作麺包,一种用五谷(一般是麦类)磨粉制作并加热而制成的食品。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以酵母、鸡蛋、油脂、糖、盐等为辅料,加水调制成面团,经过分割、成形、醒发、...
面包也写作麺包,一种用五谷(一般是麦类)磨粉制作并加热而制成的食品。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以酵母、鸡蛋、油脂、糖、盐等为辅料,加水调制成面团,经过分割、成形、醒发、...
Copyright © 2012-2023 VR彩票·(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经济开发区 备案号:闽ICP备2021011177号